(本站通讯员王永梅)近日,海南大学南繁学院2021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韩少萱在司成成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二区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SUS and AGPase family members in sweet potato: response to excessive nitrogen stress during storage root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阐释过量施氮致甘薯减产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未来探究甘薯氮素高效利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基因靶点。
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主要贮藏物质为淀粉。研究团队选用我国主栽且在海南主推的甘薯品种‘普薯32’进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高产氮肥施用量,过量施氮显著抑制了甘薯幼根中淀粉的合成,导致块根数量减少,进而影响产量。为探寻关键基因,研究人员借助生物信息技术,鉴定了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IbSUSs和IbAGPases的家族成员。通过RT-qPCR技术检测氮处理下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并结合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定IbAGPL3是响应高氮胁迫、抑制淀粉合成、致使块根数量减少的关键基因。

图 A、B氮素水平对甘薯块根形成期生长发育的影响,C氮素水平对甘薯氮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D氮素水平对甘薯氮素利用的影响,E氮素水平对甘薯块根形成期IbAMT1表达量的影响
南繁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将产业需求融入教学,鼓励学生从实际生产问题中凝练科学课题,培养“懂理论、能实践、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因材施教,为更多学生提供适合的成长路径,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学识的创新型人才。
学生简介:韩少萱,海南大学南繁学院2021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大二期间加入热带作物比较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学团队,进行科研训练,目前已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编辑:陈艳丽
审核:黄东益